11月21日,新传学院举办“新介质传播下新闻评论如何与读者共鸣共情”行业讲座,特邀重庆日报党委委员、编委,高级记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单士兵老师担任主讲人,聚焦新介质环境下评论创作的实践路径与价值传递,为影视专业师生搭建了行业前沿经验与学术实践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学院全体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生及硕士生导师共同参与,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聚焦三大核心议题:第一,解析新闻评论如何与读者建立有效连接。面对当前“价值撕裂、观念溃败、共鸣稀缺、共情单薄”的传播环境,单士兵基于传媒产业的系统性变革,提出“破圈拥抱、多介质传播、观点制胜”等具体方法论;第二,探讨新闻人的身份转型,指出新闻人应成为“流量的牵引者”,以真相为核心引导向善流量;成为“深情的城市恋人”,深耕本土内容,并做“在场的网红”。同时强调,新闻工作须以事实陈述为根基,融入人性视角,积极拥抱新业态与新技术;第三,阐释评论创作的“源头活水”,明确理想情怀、道义责任是评论的核心驱动力,并分享了议程设置、融合传播、在地监督以及文本表达等实操方法,指出新闻评论写作的观点应贴合公众对“安全、安定、安稳、安心、安乐”的情感需求。讲座尾声,单士兵还结合《平凡的世界》等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剖析,通过生动讲解,进一步提炼出新闻写作的四个关键要点:公约数意识、效果意识、跨文体意识以及整体作战能力,为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提供了清晰指引。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 “影视评论的在地化实践路径”“短视频平台影视评论的表达技巧”“新介质下纪录片评论的情感传递方法” 等专业议题与单士兵老师深入交流,问题直击影视行业痛点,解答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
此次讲座精准对接新介质时代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紧密贴合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的学术探索与职业发展需求,有效搭建了行业资深人士与师生的沟通桥梁。未来,学院将持续邀请影视、传媒领域的资深专家开展专题分享,助力师生精准把握行业动态,提升影视创作、评论与媒介传播的综合专业能力,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单士兵,江苏淮安人,1976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同时担任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供职于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3000余篇,斩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著有《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等作品。
编辑:刘东伟 审核: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