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主题教育月】新传学院“活水源头”读书会第三次读书分享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天天 付钰 [发表时间]:2024-04-03 [来源]:新传学院 [浏览次数]:

4月1日晚,新传学院“活水源头”读书会暨“四力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验组第三次读书分享活动在新传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阅读的书目是《共情时代——一种机制让“我”成为“我们”》,活动由何顺民老师主持,读书会成员分享读后感悟,周浒、李德顺、王新鑫老师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学生展示、老师导读以及老师总结三部分。学生展示环节,同学们结合共情让“我”成为“我们”这一观点,从别样社会达尔文主义、数字时代的共情理解、跨学科视角问题的解决等角度细致阅读后,分享了自己独立思考后的见解,展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和读书收获。

导读环节,何顺民老师分别从为什么共情是这个时代宏大的主题?共情发生的条件、如何理解“别样达尔文主义”?本书的不足之处四方面引导大家更好的掌握本书的逻辑思路,他提醒同学们阅读经典著作时需要进行辩证思考、批判性阅读,尤其要在准确理解书本原义的基础上再去联想,带着问题读书不是做简单题,做学术研究不是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多是提出问题和打破常识。

指导环节,李德顺老师指出,新闻传播是共情的前提和基础,新闻作为全社会、全球的信息交流,无法避免某个特定的视角,但不能只有一个视角,既要有国家的视角,组织的视角,也要有个人的视角。既要有强国的居民视角,也应包括弱国的居民视角。既要有主体民族、多数人群的视角,也要有少数民族、少数人群的信息共享渠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道、模仿、关心、帮助,即共情。

王新鑫老师指出:共情绝非滥情,共情是在历史学的范畴中寻找自己的视野和立场,是在传播学的范畴中建立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是在社会学的范畴中考察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她呼吁大家:在新闻采访中,要想快速的与被采访对象产生共鸣,共情是最好的方法,作为新传人,我们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必须要与社会有高强度的链接,要与他人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要加强对于共情的学习与提升。

活动的最后,周浒老师呼吁同学们要打开视野思路、抛开学科界限,寻找身边可以共情的人、值得共情的事,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及综合素质。

                                                               

编辑:曹静宜  审核:刘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