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晚,新闻与传播学院“活水源头”读书会第十四期活动顺利举行。活动聚焦《认知操纵:宣传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本著作展开讨论,由李德顺、王新鑫老师指导阅读。

徐润思组以“从操纵到自我操纵”为题,结合“虞书欣粉丝网暴事件”与“Jellycat营销策略”,揭示了现代宣传如何通过信息过滤、情绪激发与框架设置引导公众行为。他们提出问题“在数字时代,大众究竟是宣传的被动受害者,还是操纵的主动推动者?”。沈薏如组聚焦“正义感被操纵”的现象,以“胖猫事件”和“青岛地铁打人事件”为例,剖析营销号如何利用情感唤醒、替罪羊机制与从众效应策动网络暴力。他们呼吁建立“批判性暂停”机制,提升个体媒介素养。蔺佳欣组从认知偏差与心理机制出发,指出人类作为“认知吝啬鬼”更容易接受情绪化、简单化的结论。他们以瑞幸咖啡的文案策略为例,说明即使是商业宣传也深谙情绪操控之道。郑颖奇组则从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出发,强调媒体应成为认知生态的“建设者而非破坏者”。他们提出,抵御操纵需多元信源、批判思维与平台责任的共同作用。



在总结阶段,李德顺老师结合业界实例,深入剖析了认知操纵的商业化应用。通过“上海机场精准广告投放”案例,他指出基于对客流的量化分析、乘客行进路线的精准定义以及客流分布的深入研究,能够最终实现对广告活动曝光量与目标受众的精准量化评估。李德顺老师还以“高端白酒小红书投放”为例,说明平台如何通过行为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用户,并指出商家本质是在争夺用户心智中的认知标签。王新鑫老师对同学们的深入思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出,认知操纵技术既可用于推动商业和社会治理,也可能被误用于误导和破坏,因此学习本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知己知彼”,守护认知主权、维持独立思考。她鼓励同学们既要理解操纵的机制,更要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理性与善良。

本次读书会简短的讨论中蕴含着大家对梦想、现实与内心的思考,映照出作者与时代的参照。它播下了批判性思维的种子,鼓励新传学子守护认知与主体,成为更清醒理性的数字时代公民。
编辑:曹静宜 审核:周浒